咖啡豆去殼製程
“咖啡漿果;右下角是處理完的生豆。大小差真多”
講到咖啡生豆的加工過程,今年總算是讓我給悟出來了!
基本上,咖啡漿果在紅透了之後,就可以採擷下來了。
採下來的漿果,先浸泡在水中24~48小時,讓其發酵。
其目的是為了讓果肉發酵後,可以比較容易脫離咖啡豆,
直接用手指將咖啡漿果一捏,裡頭的豆子就被輕易的擠出來。
在擠出咖啡豆之後,還是讓其浸泡在水中,
此時可以發現有少部分的豆子會漂在水面,而大部分的豆子則沉在水中。
飄在水面的豆子就是裡頭還有瑕疵,或是不夠飽實的豆子,
這些飄在水面的豆子,就可以直接丟掉。
(我曾將其烘乾,看看是否真的是瑕疵豆,果然,沒有一棵倖免。)
在國外的咖啡農場,一般使用所謂水洗法,就是這個概念。
這些方法果然都是有學問的。
好啦!果肉脫離了,在豆子表面還有一層滑不溜丟的黏膜,
這時候,可以用淺盤子裝盛,然後可以放在電熱水瓶的上面,
用熱水瓶的溫度把它慢慢烘乾(咖啡農場的做法是用日曬的)。
等到乾了之後,就有咖啡豆的樣子了,不過,還有後續加工過程。
去年我就是以為這樣就是豆子了,烘乾後拿去炒,怎麼炒都只會焦,不會爆。
因為在這些泛黃的豆子表層,其實還有一層薄殼要去除。
“中間是待去殼的豆子;右邊粉紅色紙盒裡是去除的薄殼;上面是已經去完殼的生豆”
當我們已經把帶薄殼的豆子烘的夠乾的時候,要準備湯匙一隻,
把欲去殼的豆子放在桌面上,拿湯匙用“甩”的巧勁敲擊豆子,
(所謂“甩”大家不妨聯想一下用毛巾打人,最痛的做法就是有個回抽的“甩”動作,
如此力量可以集中在一個較小的點上,有不會有太強的推力將豆子打壞)
動作對了,會微微聽到一聲殼裂開的聲音。
此時將豆子拿起來,輕壓豆子,會看到一端有裂痕,用指甲插入剝開,
勁用對了,薄殼會乖乖的裂成工整的兩半。
“未去殼;去半殼;去殼未去銀皮;去銀皮”
將殼剝除後,會看到銀色的豆膜“銀皮”。
不用特別去管銀皮是否需要去除,在烘焙的時候,銀皮就會與豆子分離。
去掉銀皮的豆子,整體上是呈現綠色的,不過不同的豆種,顏色可能也不一樣。
再者,由於種在陽台的三棵咖啡樹,我們平日並沒有特別餵他們什麼養份,
花盆的土也嫌太少,但都已經長的比我高了,所以今年的產量雖比去年多一些,
但還是不算多,大概~~摩卡壺六人份size煮一次的量吧!
看來真的要把他們遷到山上,比較不會覺得對不起他們。
“今年的產量,誰知壺中豆,粒粒皆辛苦啊!”
基本上,今年的咖啡豆加工,總算是做到把真正的豆子給弄出來了。
不過,由於我們家沒有烘豆機,所以只好將今年的生豆委託好友梁兄幫忙了。
等豆子烘好,再來報告試杯結果。
- Feb 03 Sun 2008 18:22
咖啡豆去殼製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