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將來耶和華領你進
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就是他向你的祖宗起誓應許給你那流奶與蜜之地...」(出埃及記13:1-5)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如果覺得陌生,煩請參閱舊約聖經出埃及記;
或是去租片『埃及王子』看看《第四台也有播唷!》,您就會明白啦!)

神差派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經過了法老的重重刁難與攔阻,
還有紅海這個天然障礙,以色列人始終在神所安排的雲柱與火柱下,
安然的跨越紅海,進入了曠野。

曠野?不是說要進入迦南美地嗎?
嗯~~過了紅海,首先遇到的卻是曠野!
距離那流奶與蜜之地,還有好一段路呢!

先說說迦南美地,這神賜給以色列人為業的應許之地有多美好...
摩西曾派十二個探子去窺探迦南地,
聖經上是這樣記載的:

「他們到了以實各谷、從那裏砍了葡萄樹的一枝、
上頭有一挂葡萄、兩個人用杠抬著.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
...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
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民數記13:23-27)

想像一下,一挂葡萄竟然要用兩個人扛!不可思議吧!
可見那個地方的富庶。

雖然前景是那麼的美好,
但是,當以色列人在出埃及的過程中,當面臨到困難的時候卻也常常抱怨,
當法老追趕他們的時候:
「他們對摩西說、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麼、
你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
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麼、
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出埃及記14:11-12)

神就用雲柱與火柱引導他們,並讓他們平安的渡過紅海,
把埃及人淹沒在紅海中。

當他們進入曠野兩個半月後沒飯吃:
「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
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
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
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阿。」(出埃及記16:2-3)

神就每天將糧食從天降給他們,有嗎哪跟鵪鶉。

在曠野裡沒水喝:
「百姓在那裏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
你為甚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出埃及記17:3)

神就叫摩西擊打磐石、從磐石裏有水流出來給他們喝。

當摩西上西乃山四十天,聽神的交辦事項:
「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裏、
對他說、起來、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
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
亞倫對他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
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
亞倫從他們手裏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作成.
他們就說、以色列阿、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出埃及記32:1-4)

這回兒神生氣了!想要把以色列全族給滅掉!還是摩西求情,才免於其難。

在以色列人進迦南地,甚至到南北兩國被滅,都可以斷斷續續看到以色列人對神的抱怨與小信。
而當代教會也常常以此為戒,勸勉基督徒不要像以色列人般「悖逆」!

初讀聖經時,我也理所當然的這麼想。
不過,如今重新思考這段歷史,我有些不同的感受:

這兩年的經歷,似乎就仿佛以色列人出埃及進曠野一般。
原本在醫院裡當社工組長,雖然醫院的組織管理讓人感到不安,
但也算是個穩定的工作。
直到參加了東海社工系辦的質性研究工作坊,
武老師問了一句:「國隆啊!想一想啊!回來唸博士班吧!」
開啟了我唸博士班的念頭。
隔了一個月,謝老師問我:「國隆啊!你到底有沒有要繼續進修啊?」
「有啊!」
「那就回來幫我吧...」
就這麼的,我離開了醫院的工作。
回到輔大當謝老師的執行秘書,也一方面著手準備博士班的考試。

去年落榜,也覺得很挫折,不禁問神:這條路真的是祢安排的嗎?
如果我明年還是沒考上,我不就浪費了兩年啦?
如果我當初沒離開醫院,至少我還有份穩定的工作...

又過了一年,總算考上博士班。
但考上後,高興不過一個月,馬上就面對現實的生活與生涯問題,
在謝老師那邊轉為兼任的研究助理;
收入問題立即面臨到與過去相比不穩與短少的問題。
原本謝老師有介紹牛頓雜誌與曉園出版社的工作,
但是我總覺得與現在所學的領域相去甚遠。
再加上警大的學分規定,以及將博士班視為部分時間進修的狀況。
同學們大多已在自己的工作領域經營日久,
有份穩定的公職。只有我是“全職生”...

突然間,內心深處對我為何當初要考博士班有了很大的質疑。
如果當初仍留在醫院裡工作,或許也就是年復一年,
但是至少收入基本上是穩定的,也有個還算不錯的職稱與職位。
仿佛以色列人如果留在埃及,還有肉鍋,吃得飽足...

如今的我仿佛出了埃及(離開原本熟悉穩定的環境:社工、醫院...),
過了紅海(博士班入學考),
進入了曠野(博士班...現在...)。
我依然相信神有為我預備一個應許之地,一個流奶與蜜之地。
但是在這個階段,不過才剛進入曠野而已,還有一大段路呢!

看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的歷程,
我發現此刻的我相當能同理他們當時的心情。
倒不是說他們去搞金牛犢是可原諒的,
而是...脫離一個原本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未知且陌生的領域,
面對許多的未知數,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啊!
曠野,一望無際,什麼都沒有。
還有無數的狀況等在前面,不知何時會遇到。
雖然知道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就在前面,
但是當我們還看不到的時候,在那個當下,我們會徬徨、會恐懼。
我們遇到的是信心的試煉。

在這一個月間,我常想:
我是不是應該去找份工作?
我是不是應該放棄博士班?
會不會唸完博士班後,又一事無成?

壓力很大,也很茫然!

偶然間看到某個教會機構的主管職務,
去應徵了,也落選了!
畢竟現在的時間安排很零碎,不太符合一般正職工作的要求。

上週上課時,剛好讀到從A到A+這本書,
老師特別強調史托克戴爾弔詭,
以色列人出埃及進曠野入迦南地,這一連串的過程,
也與史托克戴爾弔詭相互印證。
當時的以色列人,雖有天上掉下來的食物,
也有神與他們同在,但是當他們失去紀律與嚴肅認真的態度時,
卻也馬上嚐到失敗的苦果或來自神的責罰。
但當他們回到嚴肅且有紀律的生活時,
神就讓他們所向披靡。

當天上課時黃老師說:
「就像你們,考上博士班固然讓人高興,
但是接踵而來的問題,可能會讓你們感到困難。
你們要想到有一天你們終會得到博士學位,
這個你們人生中學位的最高階段,
但是你們要嚴肅且有紀律的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這段話仿佛是針對我說的。
博士班或許正是我人生階段中的曠野,
我必須相信神為我所預備的應許之地,就是博士學位以及博士班之後的生涯。
但是現階段,我必須認真嚴肅且有紀律的面對我每一天的生活。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不單單是要提醒我們要對神有信心。
也提供了我們在人生中,面臨混沌未明的現況時,
我們可以看看這些先人的經歷,重點在於:
著眼於神所給我們的應許,以及我們面對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時認真嚴肅的態度。
神並沒有讓祂的子民只是有信心,或是極度的樂觀,然後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抵達終點。
相對的,現實的困境仍舊會存在,現實到食衣住行的需求都有可能發生問題,
我們該如何面對?
以色列人出埃及入曠野的經驗以及史托克戴爾弔詭可以給我們很大的提醒與鼓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fano 的頭像
    stefano

    stefano史提芬諾的網誌

    stef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